非遗传统知识

联业堂“百应健脾王”丸药制作技艺

来源:    日期:2023-09-22

一、项目持有人简介

王风卿,女,汉族,出生于1962年,大专学历,平遥东戈山村人。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对中华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酷爱医学。197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山西中药材学校学习药企管理专业,现在在晋中市祥源药业担任业务销售经理

二、传承情况

清嘉庆年间至今200余年,传承代数7代

几百年来“百应健脾王”药的秘方及制作技艺都是以子承父业,秘方比较保守没有流传他人。“百应健脾王”丸药是在清嘉庆年间山西平遥县东戈山村中医大夫王林生参考《本草医方》研发出基本处方,而后经过后世七代传承,不断学习、研讨、创新、改进,一直到现在已有200多年历史。“百应健脾王”丸药有男女老幼服之皆灵,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山西省晋中中部平遥县一带家喻户晓的疑难杂症良药,更有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求药。

先祖王林生,生于清嘉庆年间,参考《本草医方》研发出红枣健脾基础药方。

第二代传人王世邦,生于1789年,将红枣健脾基础药方制作成丸剂。

第三代传人王华宝,生于1825年,已故,在丸药的基础上,制造了木头雕刻印板,印刷了专业的包装袋。第四代传人王守身,生于1870至,在原来的处方的基础上又加入二十多味中草药材,同时立堂号守业堂,并开药铺使“百应健脾王”丸药得以发扬光大。

第五代传人王联魁,生于1927年3月,现年88岁。他一生以百应健脾丸药为生,衣食无忧。直至现在仍身体健康,他把“百应健脾王”丸药的秘方及制作技艺不仅传授给了五个儿子(王广晶、王广森、王广鑫、王广,王广磊),还传授给了两个女儿(王风卿、王国琴)及侄儿王广文。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先人留下的秘方和制作技艺,允许王氏本族以外人也来参与学习,堂号改为‘联业堂’。他制作的联业堂百应健脾王丸药远销全国各地。

第六代代表性传人王风卿,(六代传人还有王广晶、王广森、王广鑫、王广磊、王广、王广文)女,出生于1962年11月,平遥东戈山人,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对中华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酷爱医学。197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山西中药材学校学习药企管理专业,现在在晋中市祥源药业担任业务销售经理。传承谱系:王林生-----王世邦、王世英-----王华宝、王华国-----王守良、王守臣-----王联魁、王恩魁、王金魁-----王广晶、王广森、王广鑫、王广、王广文、王风卿、王国琴、王广元(已故)、王广杰(已故)------王武民等11人。

三、主要内容

“百应健脾王”药方方解说明:大枣:《本草经》记载,大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

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现,大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其具有健脾益胃、补气养血、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之功。对治疗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增高以及预防输血反应等均有理想的效果;大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抑癌、抗过敏作用;枣中含有抗疲劳作用的物质,能增强人的耐力;枣还具有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损害的功效;枣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镇静降血压的作用。

蜂蜜有护肤美容,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促进消化,治疗贫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等证。

砂仁:性温,味辛,具有温暖脾肾、下气止痛、宽胸膈、

疏气滞、除呕逆、增食欲、止冷泻、开胃、化滞、消食的功效,可有效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泻、宿食不化、呕吐清水、舌苔厚腻、孕妇妊娠恶阻反应以及孕妇偶因跌扑,以致胎动不安而腹痛等症。行气健胃。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多与陈皮、木香同用;化湿止呕。用于脾胃湿滞引起的脘闷呕恶诸证。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党参: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养血和营的作用,常用于脾肺气虚、声音低微、懒言短气、四肢无力、食欲不佳、气虚、气津两虚、气血双亏以及血虚萎黄等症。

山药:味甘性平。健脾胃、益肺肾、补虚羸。治食少便

溏、虚劳、喘咳、尿频、带下、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百应健脾王”丸药除上述药物之外,还有十余种中草药以及一种特色补血杀菌的植物。以上诸药,共奏健脾除湿、化湿除满之功,功效显著,成为王氏家族代代相传、引以为傲的家传秘方。

“百应健脾王”加工工技繁琐。需用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况且只能是在一年中伏天期间制作;成品是像黄豆一样大小的药丸,呈红褐色,外光内柔,微有铁辛味。

“百应健脾王”药的秘方及加工技艺是家族传承,为防止医术外漏,早前保密做法是: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改革开放以后第五代传人王联魁打破几百年的家训,从此以后王氏姑娘也可以学习研发祖传秘方。

“百应健脾王”丸药的制作工技比较繁琐:

(1)将红枣放入容器中,放入纯净水或蒸馏水,以水没

过红枣3cm-5cm为量,浸泡12小时;

(2)在100℃的温度下煮40-50分钟;

(3)剥皮去核,将拨好的枣肉掺入补血杀菌的一种植物置容器内搅拌均匀;

(4)将这俩种混合物的枣泥团密闭放在三伏天具有25℃-40℃环境下烤晒,让它饱受阳光的射晒,至水分含量为30%-50%时停止烤晒;再用100℃下的高温蒸煮,这样反复好几次;

(5)将当归、黄芪、党参、炒山药、云苓、等20多位药材根据秘方的配比选优除杂后,置入石臼内人工捣成粉末,然后用筛子筛出细粉。现今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要,直接将配比好的草药用药品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将草药粉末按比例置入枣泥团再加上适当的蜂蜜搅拌直到混合均匀,揉成药条,晾晒在秸秆片上。经准确测量将药条按每10克为一份切成小段,再揉成黄豆大小的颗粒,50粒为一袋包装。最后用刻有“守业堂“字样的专用印板印刷的纸张包装即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现在已经购置了半自动粉碎机,压片机,制丸机,抛光机,还有灭菌紫外线灯管等。制成成品后,工人在密闭的经过消毒的环境中装入正规的药瓶内(每粒大约10g),按128粒装为一盒,为成人4天药量。现在的做法比较简洁,将晒好的秘制枣泥团经过高温蒸煮与配置好的草药粉末以及蜂蜜用药品搅拌机搅拌,直接制丸即可。药丸柔软细腻,口感绵甜。

“百应健脾王”药功能主治:1.健脾益气,和胃止泻,消化不良,胃脘涨闷,烧心呕吐,食积腹泻,不思饮食。缺铁缺锌,营养不良,气血不足,面黄肌瘦。2.具有祛斑养颜调理妇女月经的功效。3.对青少年厌食挑食而导致的发育迟缓更有特效。

“百应健脾王”丸药服用方法:

每日药量是根据年龄而定,一般服用方法为:4岁以下早上4粒,晚上3粒;4-7岁早上6粒,晚上5粒;7-12岁早上10粒,晚上8粒;12-14岁早上12粒,晚上10粒;14-18岁早上14粒,晚上13粒;成人早上17粒,晚上15粒;一个月为一疗程,视病情轻重服用1-2个疗程即可康复。服用时最好用还未熟透的米汤水送服,服用期间忌食油腻,生冷。过量服用会导致腹泻。

图1:王联魁老先生保存的珍贵药书

图2:2013 年 9 月,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特色诊疗项目奖

图3:“百应健脾王”成品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