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统知识

小儿七珍丸制剂方法

来源:    日期:2023-09-22

一、项目持有人简介

小儿七珍丸原系清朝皇宫专为皇室专用的秘药。根据《新绛县志》第三十三卷人物,郝瑞芝条目记载:郝瑞芝(1861-1929),自幼跟舅父学习制药技术,由于家庭原因,光绪元年1875年携其舅父传授的秘方在绛州城(现新绛县)开办“德义堂”药庄,历经100多年,现发展成为集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山西双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王锋,男,汉族,1975年生人,执业药师,2000年从事制药事业。公司现有丸剂、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散剂、合剂、糖浆剂等七大剂型134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双人牌点舌丸、”小儿七珍丸等秘方来自皇宫,群众中流传着“若要小儿安,月月离不开七珍丹”。小儿七珍丸制作技艺的传奇,在《新绛县志》(1994年版)第三十三卷人物有记载:郝瑞芝(1861-1929),原籍河北省武强县郝家庄。其舅父曾与咸丰皇帝宫内一位姓王的太监相识,在王手得到“点舌丹”、“小儿七珍丸”等皇宫秘方。光绪元年(1875年),郝瑞芝带着舅父传授的秘方,在五百里之外另立门户。光绪二十年(1894年)郝瑞芝来到山西绛州,创办了“德义堂”药铺。1956年公私合营后,第四代传承人郝宗周,专门从事点舌丸的生产。1979年制药厂独立,改称新绛中药厂。目前,经体制改革,原新绛药厂已更名为山西双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小儿七珍丸、点舌丸(梅花点舌丹)制作技艺以师传徒,现第五代传承人刘振东、宋石墩等人,继续担当传承小儿七珍丸、点舌丸制作技艺的重任。

二、传承情况

传承时间150多年。传承代数5代。

传承谱系:宫廷御医,(第一代)瑞芝舅父韩氏(1860年前),光绪二十年(1894年)郝瑞芝(第二代)携秘方来到山西绛州,创办了“德义堂”药铺。(第三代)郝瑞芝之子郝光耀、郝光瀚。1956年公私合营后,(第四代)郝宗周,在原郝氏绛州德义堂药店基础上成立了新绛县药材公司德义堂制药厂,专门从事药品的生产。1979年制药厂独立,改称新绛中药厂。目前,经体制改革,原新绛药厂已更名为山西双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小儿七珍刃、点舌丸(梅花点舌丹)制作技艺以师传徒,现第五代传承人刘振东、宋石墩等人,继续担当传承小儿七珍丸制作技艺的重任。

三、主要内容

儿科名药“双人牌”小儿七珍丹,选用地道名贵药材精制而成,国家药品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I14021437》。经数百年临床验证,疗效显著,故民间流传谚语:若要小儿安,月月离不开七珍丸。处方独特,采用天麻、犀牛角、羚羊角、牛黄、麝香、蟾酥、沉香等十几种名贵中药材。小儿七珍丸不仅选材精良,制造更是遵循“修合无人知晓,良心难瞒天眼”的箴言。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是唯一两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的传统医药产品。

图1:1984 年小儿七珍丸荣获国家银质奖照片

图2:获奖后传承人在欢迎会上讲话照片

图3:药材手工挑选环节

图4:泛制小儿七珍丸过程

图5:手工筛选药丸过程

图6:手工装药丸环节

图7:药材留样观察

图8:清朝时期小儿七珍丸木刻版广告

图9:县志记载小儿七珍丸历史

图10:原德义堂药庄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