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统知识

沙袋循经拍打疗法

来源:    日期:2023-09-22

一、项目持有人简介

张爱东,男,汉族,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山西康育学院中西医结合(自考)专业,本科学历,宫廷医学研究员,高级中医经络调理师,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袋循经拍打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宫廷沙袋循经拍打疗法第六代传人,中医世家,自幼追随父亲学习中医及“沙袋疗法”。1979年参军在部队服役,1991年转业地方工作。

张爱东在传承“沙袋疗法”过程中,通过总结前人治疗理论和临床治疗经验,对本项目有了重大发展,即:由过去的单一疗法发展为现在的循经拍打法、导引法、筋肌松解法、滚压法、敲击法、中药熏蒸法、中药磁疗法、速效减肥、美容等18种系列中医治疗方法。2010年,张爱东在经络动态平衡理论指导下,创新出“沙袋经络动态循环疏通法”,其技术原理是:利用沙袋沿经络运行路线,多批次、多人次、循环拍打流水作业,使“脏腑进入正常的相生相克状态”,促进十四经络“自动对接循环”,使脏器运动所产生的“组织液压波”在“经络中叠加、共振、形成强有力的波动传导”,涤荡经络中的“污泥浊水”,形成良好的自我调节状态,使经络得到连续持久的疏通。实现了全方位(十四经络)、高覆盖无盲区(365个腧穴)、多层次(表皮、肌肉、筋骨、脏腑、气血)整体系统调理,解决了整体与动态、整体与局部不能同时并用的难题,是中医物理自然疗法的革命,对经络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指导意义重大。形成了理论体系完整、诊疗技术准确、临床疗效确切三位一体的特色中医诊疗技术。

2013年沙袋循经拍打疗法被山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1月张爱东被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聘为中医“特技专家”,沙袋循经拍打疗法被确定为该会重点项目向全国推广;2月张爱东编著出版了《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培训教材》;5月张爱东被山西文化厅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月太原御生堂文化养生服务有限公司(沙袋疗法保护单位)被太原市文化局批准为“沙袋循经拍打疗法”传承基地。2017年12月张爱东被北京宫廷医学研究会授予“特约研究员”,《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列入该会研究项目和推广项目。

张爱东已发《沙袋循经拍打疗法》相关论文十三篇;撰写了《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培训教材专著。科研成果和事迹被《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基本知识读本》、《山西省志》、《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和《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图典》收录。

为方便患者治疗和学习,在山西设有“国医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二、传承情况

沙袋循经拍打疗法传承时间100余年。传承代数6代。

沙袋循经拍打疗法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当时名医王清新所创,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王清新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脏腑辩证施治等理论,结合自己医疗临床实践,参考中医推拿按摩和武林练功做法,创编了一套中医内病外治的特效治疗方法→沙袋循经拍打疗法(简称沙袋疗法)。

据传,清末王清新曾用此法医治好慈禧太后顽疾,被慈禧誉为“清宫中的国宝”、”王清新是我的半条命”。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王清新(1823—1927)随慈禧逃跑。王清新早已厌倦了伴君如伴虎的生活,不愿再伴随慈禧左右,途中,擅自脱离了队伍,从此隐性埋名。因怕承担“欺君之罪”,虽身怀绝技,却只能以乞讨为生,途经山西太原、阳泉、河北井陉、石家庄、沧州等地。在他流落献县街头时,当地名医刘丹池收留了他。从此,两人成为至交,1925年王清新将刘丹池收为徒弟,并将清宫御医绝技“沙袋循经拍打疗法”传给刘丹池。王清新临终前嘱咐刘丹池“此法只传有缘仁厚之人,传男不传女,一代只传一人,望尽心研习,造福为民”。刘丹池尊师训用此法为众多疑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1943年刘丹池在肃宁县行医遇见身患重病的邱云祥,邱云祥患滑精、虚喘、消化不良长达五年,多方医治无效,骨瘦如柴,身体日衰至卧床不起、生命垂危。接受沙袋疗法治疗后,日见好转,经90天沙袋循经拍打调理,诸症全除,恢复了健康。于是,他拜刘丹池为师继承了沙袋疗法,为人治病,闻名乡里。1959年在取经献宝活动中,邱云祥被献县医院中医科主任张林笔请来治病,三年共收治380余人,多数为肠胃病、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肝硬化、肺结核、心脏病、脑血栓形成后遗症、妇科病等疑难病症,疗效很显著。这在当时缺医少药的年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张林笔在治疗中和邱云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被沙袋疗法的神奇疗效所触动,他下决心学习传承这一中医瑰宝,拜邱云祥为师,成为沙袋疗法第四代传人,1991年张林笔受聘于太原警备区干休所门诊部,用此法为老干部进行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风湿骨病等症,收到非常好的疗效,被老干部誉为“妙手神医”。后经刘根来、张爱东传承至今。

传承谱系:王清新传刘丹池(1853—1955),刘丹池传邱云祥(1883—1979),邱云祥传张林笔(1930---今),张林笔传刘根来(1947—今),刘根来传张爱东(1963---今)(张林笔之子)。

三、主要内容

一、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原理:

1、王清新认为:“经络与脏腑关联密切,五脏有心(含心包)、肝、脾、肺、肾对应的有心经、心包经、肝经、脾经、肺经、肾经;六腑有大肠、小肠、胆、胃、三焦、膀胱对应的有大肠经、小肠经、胆经、胃经、三焦经、膀胱经;称为十二经,加之诸阳之汇的督脉,及诸阴之汇的任脉。故调养十二经络就是调养脏腑,调理任督二脉就是调理阴阳平衡,通经络治脏腑、阴阳失衡之病非药物所能及。中医有‘虚不受补’之说,一是指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不能运载药力;二是指体内气血存在不同程度的瘀滞现象,此时如一味进补,反而会导致气机滞塞,适得其反。这恰恰印证了‘虚不受补’之重症必选调经络才可起死回生。经络通百病消,经络瘀滞,气血不畅是百病之源。沙袋循经拍打十四经络是确保经络、气血通畅的治病大法,是中医治‘未病’‘交病’(亚健康)最有效不伤正气平衡阴阳的根本大法,不可不学、不可不通、不可不用”。

2、刘丹池、邱云祥、张林笔总结的沙袋练功、临床治疗口诀:

(1)沙袋站桩拍打练功口诀

舌抵上腭头要正,含胸拔背腰不松;两脚分开与肩宽,下蹲双膝脚尖齐;

两脚内扣臀外展,会阴穴开通周天;双手轻握两沙袋,上下拍打要垂直;

连续拍打半小时,练就恒心与耐力;每秒拍打三四下,频率产生震颤力;

悬腕弹打最重要,隔山打牛穿透力;形体要领要记牢,练出三力有神功。

(2)沙袋运动拍打练功口诀

舌抵上腭头要正,腰背挺直肩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宽,运动拍打两脚移;

两手轻握两沙袋,上下拍打左右移;移动路线要精准,直角拐弯最关键;

沙袋头部对准线,频率节奏要适中;直线移动慢要稳,拍打密度要提高;

心急求快必漏棒,不良习惯要克服;练好运动拍打功,临床应用显神通。

3、临床应用沙袋循经拍打口诀

凝神聚气心要沉,经络路线要记牢;双手轻握小沙袋,循经拍打要精准;

起点收尾最关键,经络途中有轻重;滚压气机不散乱,腰背腿部是重点;

拍打反弹震颤力,悬腕弹打穿透力;运动拍打推动力,三力合一清瘀滞;

透皮入肉达骨髓;表里深层除病根;多人循环拍打好;连续持久通经络;

十四经络气血通,五脏六腑都调理;自修功能得复苏,无疾长寿度百年。

二、沙袋循经拍打疗法核心技术流程

1、工具的制做:

小沙袋两个,每个长1.3尺,宽3.8寸,装中药炮制过的细沙,用布双层缝制。随着患者体质的增强,也可逐渐增沉,换粗沙、绿豆、铁沙等。小沙袋为医生给病人治病用,也可病人之间互相治病用;也可将两个小沙袋用小绳绑扎,做为病人打下肢时代大沙袋用。

2、沙袋循经拍打疗法的操作:

(1)开胸式。两脚打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舌顶上颚,两眼微闭,头顶正直,然后两手左右平举与肩平,向前方伸展平举,食指前伸,其他四指微曲。医者需理顺患者的衣服,在侧方站立从患者的尾闾穴往上沿督脉迅速拍打,经肩到手,右手拍打患者的左臂,然后用左手拍打患者的右臂,左右各一次(如患者卧床不起,也可躺着进行轻度拍打,等能站时再按以上要求去做),接着,患者两肘向外伸展,如抱二尺半直径的大圆球,手心向内,两掌食指相对,其他四指半握,形成胸前敞开的姿式,为医者进行沙袋拍打提供便利,这时,医者再如前做法,在患者背部和肩手间左右各拍打一遍,然后站在患者面前,两手持沙棒站在患者对面,开始拍打。

(2)打通任脉。从百会穴打起到肩井穴为8棒,肩井为24棒,从肩井到手为8棒,从手返回肩井8棒,在肩井又打24棒,然后下行,在胸前乳上左右横向移动拍打16棒,顺着任脉下行(让开心口窝部位)到丹田8棒,(手法稍轻)再从两侧下行,又从两侧上去,再从任脉下来到丹田(以上各次上下均为8棒),然后在丹田打16棒。患者两上肢收回和肋间平,先右手向前向右划一圈,到右侧时肋尽量上举,手在身右侧下指垂直放下。然后左手如同右手一样,收回,划圈、抬肘、手下指、放下。在临床上拍打任脉可使阴脉不阴,对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病、妇科病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打通督脉。医者站在患者背后,用手在患者后背从上到下划拉一下,使上衣平顺,然后两手持沙袋在患者背后,从百会经耳后到肩井打8棒,在肩井打24棒,由肩井经两臂到手指再返回,往返各8棒,再在肩井打24棒。便下引到大椎穴以下,经两侧肩胛骨左右横向移动各打16棒。沿督脉下行到骶骨处,再从两侧返上,从两侧下去;从两侧返上,再从两侧下来;再从两侧返上;再沿督脉下来(以上每次往返各大8棒)。在骶骨处及两侧各打16棒。疏通督脉可使阴脉不阴,阳脉不减,阴阳平衡,调整脏腑功能,有健肾、补脑的作用。

(4)打通足六经。患者或医者将两个小沙袋绑在一起,从上到下,在从下到上,每条经络各连续拍打三遍即可(次数轻重可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5)打通手六经。患者或医者将两个小沙袋绑在一起,先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然后从上到下,在从下到上,每条经络各连续拍打三遍即可(次数轻重可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3、沙袋循经拍打疗法的注意事项:

(1)要有安静环境避免意外的干扰,病人最好住院按疗程治疗。

(2)饮食要适当增强营养,不吃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3)沙袋拍打的时间最好在不饥不饱的时候,不要在饭后立即拍打。

(4)拍打前要排除大小便。

(5)拍打时要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循环拍打,沙袋力度要轻要舒,因为打沙袋可以促进气血通畅,棒到气到。气到血行,应避免不规则的上下乱打以致气血散乱。健康人是下实上虚,病人多是下虚上实,头重脚轻,从上到下即为引气下行。

(6)沙袋拍打时要精神集中,要对准经络穴位拍打,这样效果才好。

(7)沙袋拍打时应着重发挥手腕的作用,使沙袋着身轻、快、震颤、有弹性,不要用拙劲实劲,达到着身舒适无伤痛为目的。

(8)医患之间要密切配合,沙袋拍打要和体育锻炼相结合,沙袋拍打后不能立即坐下,应走路散步,以免沙袋拍打疏通的经络气血又淤积停滞。棒左右。

四、王清新调经治疗咳喘痼疾病案解析

中医称顽固难愈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及肺心病为咳喘痼疾。

1、病因病机:王清新认为咳喘痼疾是以肺为核心的循环系统失调所致。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咳喘痼疾病灶虽在肺,根源其实在肾。哮喘专主于痰,痰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衍生的病理产物,痰的产生,主要是因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与肺。对此古人精辟概括为:“肾为生痰之本,脾胃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形象说明了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2、调理原则:强肾固肾,健脾理肺。强肾使人体本气充足,强盛五脏;脾为土,肺为金,土能金。此为“培土生金”,脾胃正常,肺的功能好才能化痰止咳喘。咳喘痼疾才得以治愈。

3、经络调理处方:(1)脾经(平补3遍)(2)胃经(平补3遍)(3)肺经(平补5遍)(4)大肠经(平补3遍)(5)督脉(平补5遍)(6)膀胱经(平补5遍)(7)滚压督脉、膀胱经各3遍。本方可加减,如肺心病可加心经、小肠经。用此方调理咳喘痼疾轻症每日一次,调理10—15天可治愈。重症每日二次,调理30-60天可治愈。

三、沙袋循经拍打疗法的功用与主治:

1、功用:沙袋循经拍打疗法,具有调整阴阳平衡、通经活络、理气活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调动机体自我调节功能的作用。

2、本疗法的适应症包括:风湿骨病,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性神经衰弱、遗精、阳痿、早泄;肠胃病、胃及十二直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神经性消化不良;高血压、低血压、脑溢血脑血栓形成后遗症,心脏病,糖尿病,妇女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有显著疗效。

3、不适应症为:急性传染病,其它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

4、几种病症治疗方法

(1)肠胃病、胃炎、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在疏通任督二脉的基础上,重点拍打下丹田100棒左右;下肢足三里100棒左右,背部同胃部对应的胃俞穴100棒左右,感到苏热舒适为好。

(2)神经衰弱、遗精、阳痿、失眠、头痛、头晕、肾虚、腰腿病,先疏通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在重点拍打胸部气户穴、腹部丹田、背部命门、尾闾穴、腿部足三里,足部涌泉穴各打100。

  

图1:证书

图2:传承谱系

图3:大、中、小沙袋

图4:敲击疗法

图5:作品登记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