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物

杨氏中医烧伤疗法
来源: 日期:2023-09-22
一、项目持有人简介
杨复兴,男,1952年生,山西民进业余中医大学毕业,中医师。少年因母多病而潜心岐黄,先后拜名中医杨维垣、侯行孝、王培章、张仁杰、赵中生等为师,对家传的烧伤秘方刻苦钻研,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四十余载从医,治疗的各种烧伤病人不下万余,大面积烧伤病人比比皆是,多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又在祛除疤痕胬肉方面另辟蹊径,取得突破,城乡内外,小有名气,门庭若市。
二、传承情况
传承时间90余年。传承代数4代。
上世纪初,在河南省交通银行任职的杨恩祥从河南省一位老中医之手得一治疗烧伤秘方,后传于其子杨毓堤,杨毓堤又传于杨复兴。杨复兴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不断发掘、提高、完善,形成了由一套中医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密封式人工植皮法,其后,杨复兴又在烧伤疗法的基础上,研制出中医瘢痕疗法。第一代,杨恩祥,二十世纪初,从河南一老中医获得秘方;
第二代,杨毓堤,继承这一秘方;第三代,杨复兴,在继承的基础上,潜心研制出“杨氏中医烧伤疗法”(密封式人工植皮法和瘢痕疗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治疗烧伤、瘢痕的方法。第四代,杨岐云、杨岐黄。传承谱系:杨恩祥→杨毓堤→杨复兴→杨岐云、杨岐黄。
三、主要内容
杨氏中医烧伤疗法的核心是密封式人工植皮法,即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选用不同的中药,将其炮锻炙焙成极细粉末,并制成稠稀适度的膏液,采用创面覆盖的方法,用中药膏液将烧伤创面全部密封起来。这种密封式烧伤创面覆盖膜,可在烧伤创面上起到一种临时性皮肤的作用,而且也具有皮肤的某些功能。有它覆盖创面,既可防止外邪的侵袭,又可促进内皮的生长;既能防菌,又能杀菌;既能祛腐,又能生新。有这一层密封膜的存在,还可以使皮肤再生。其皮肤再生的能力,大大超过了西医所说的2cm×2cm的范畴。一些西医认为必须植皮的创面,在这一覆盖膜的护卫下,可使得皮肤再生。不少深2度以上的烧伤患者,痊愈后达到完璧归赵的程度。具体操作程序是:
(一)、药膏制作:
1、将十几味中药按比例配好后,粉碎并箩为细粉。
2、将细粉置放砂锅中放火上煅烧至黑褐色出锅后粉碎为细粉备用。3、将细粉倒入陶瓷器皿中加入适量白酒加温后点燃,并用竹木棒不停的打制搅拌到一定火候,拔火毒后,储宽口有盖玻璃容器中备用,此膏液称为1号药。为减少细菌或粉尘污染,一般现做现用。除1号外还根据烧伤原因、程度、面积、部位及有无糖尿病等以及治疗过程的不同,还备有2号清热、3号解毒、4号止痛、5号止血、6号防渗、7号祛腐、8号生肌、9号收敛、10号消瘢、11号整容、特号糖尿病专用等十几种药粉,这些药粉有些是加入1号膏液中共熔烧制的,有些是涂1号后喷洒创面的,有时双管齐下,二者俱有。
(二)、创面清理:
1、先将创面用自制药液粗疏清洗,水泡及焦痂尽量保留,残皮一般不去,随后用1号药膏液体满淋创面一次。
2、如烧伤不久,需要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针,若烧伤面积
在15%以上或深2度烧伤及胸背部2度以上病人,要采用“防热邪内入法”后,再清理创面涂药。
3、换药清创则酌情处理,然水泡一般不动。若欲速愈,则可将水泡上穿一小孔挤压渗出后,再用注射器将1号药液注入水泡中,并用药棉糊好已穿之小孔,再涂1号药膏液。
4、特殊情况要用自备之第二种处理液冲淋后涂1号。
(三)、药膏涂布:
1、将创面满涂一次1号后,撒药粉(不同情况撒不同药)
2、将已消毒之消毒棉盖在药膏及粉之创面上,再涂一次1号,然后撒不同之一种或几种药粉后,再盖药棉并再涂1号,撒(密封)药粉。一般二层,特殊情况三层。待一小时左右1号药膏液则在烧伤创面上干结,并形成一层光亮且有一定柔性的、可透气性的密封的覆盖膜。此膜一般72小时后换一次,但在此期间要涂自备药液(比1号稀),一为修复覆盖膜使之和创面贴合密封;一为加强药力,促进创面尽快愈合。如此反复直至痊愈。
在密封式人工植皮法的基础上,针对烧伤创面未愈已高出皮肤的疤痕,结合古医方理,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直接用竹木等硬物刮削涂以特制药物,愈合后可恢复到正常皮肤。概括起来讲,杨氏烧伤治疗精髓在于:1.针对不同烧伤度提出相应的理疗方法;2.特殊的中药的配制;3.以肌肤再生,尽可能、最完整的恢复为目标;4.对旧疤痕胬肉以药物使其蜕化以药物使其蜕化。
图1:熬制药膏
图2:传承人带徒传医
图3:代表性传承人杨复兴
图4:给病人诊断
图5:给患者撒药粉
图6:给烧伤患者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