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统知识

中医传统炼丹术

来源:    日期:2023-09-22

      一、项目持有人简介

      秦俊田,男,汉族,生于1945年2月24日。稷山县清河镇秦家庄村。稷山县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稷山县十佳名中医,运城市民间中医师,市级优秀乡村医师。秦俊田爱好文学,喜欢传统文化,幼年体弱多病,从小就立志要作医生,为人民服务,文革前夕参加本村卫生所工作至今,五十年来多次参加中医学习班,县卫校中西医结合学习班,亦中亦西防病治病,对中医望、闻、问、切、理法方药,辩证施治都颇有心得。多年来,秦俊田在继承祖传传统丹药炼丹术的基础上,刻苦钻研,积极创新,经过多次研究、实验,设计制作了具有升丹和降丹功能的炼丹炉,掌握了升丹和降丹的技术,炼成了有“八仙丹”之称的白降丹。持有人专长:1、熟练地使用传统的方法升丹、降丹、熬膏药。并且把就地挖穴式的降丹方法改进成炉式炼丹法。2、改进了传统丹药的使用方法,他把以往丹药使用时多用粉剂、糊剂改为低浓度的水制剂,根据不同病患应用不同浓度的水剂。

      熟练地使用传统的方法升丹、降丹、熬膏药。并且把就地挖穴式的降丹方法改进成炉式炼丹法。改进了传统丹药的使用方法,他把以往丹药使用时多用粉剂、糊剂改为低浓度的水制剂,根据不同病患应用不同浓度的水剂。

      二、传承情况

      传承时间240余年。传承代数7代。

      该传统知识起源于清乾隆年间,240多年来,在秦家代代相传。先祖秦尚在清乾隆年间经营药材生意,精通各类药材的炮、炒、粹、煅,所制的丸、散、膏、丹远销京浙湖广等地。先祖乾隆年间在京城经营药材生意,与清宫太医徐圣玺交情深厚,结为义兄弟,得其炼丹真传,学会升丹技术,降丹技术,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因为白降丹的成分有八味,故称“白降丹”为“八仙丹”。

      第二代传人:秦发,嘉庆年间一方于经营药材,一方面设堂行医专治疽、瘰疠(老鼠症)效果很好。后将此传给其四子秦泰。

      第三代传人:秦泰,咸丰期间在新绛设立“益泰堂”悬壶济世,声名大振,治痈、治疔得心应手,门庭若市,患者众多,丹药用量急剧增加,几乎月月炼丹还供不应求。

      第四代传人:秦玉,光绪民国期间,退归乡里,半耕半医,利用丹药配制“刀剑散”,邻里乡亲前来就医不收药费,施药为善。

      第五代传人:秦江,得到传承时,正遇日寇侵华,兵荒马乱,抓兵派丁,生命维艰。解放后,医疗西化统领全局,炼丹术逐渐搁浅,默默无闻了。直到1979年,其子秦俊田在秦家庄卫生所再次把祖传八仙丹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引起巨大反响。

      第六代传人:秦俊田,六十年代参加本村卫生所。至今仍坚守在医疗前沿,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用八仙丹低浓度的水制剂比传统的粉剂、糊剂效果好,用量少。减轻了痛苦、降低了副作用,扩大了应用范围,得到多数专家与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第七代传人:秦良云,现任卫生所所长,子承父志,已基本掌握了传统的炼丹方法与临床应用技术。传承谱系:秦尚→秦发→秦泰→秦玉→秦江→秦俊田→秦良云。

      2012年炼丹术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主要内容

      核心理念:炼丹术属于古老的传统文化,且丹药临床应用,完全符合简便廉验的中药特点。

      功效:去腐生肌、软坚化结

      主治:主治痈、疽、疔等一切化脓感染,特别是对一些大医院都十分棘手的手术后感染,久不愈合,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结核、瘰疠、无名毒肿等外科顽、难、怪症都有独特的疗效。

      用药:限于外用

      药物组成:水银、朱砂、硼砂、枯矾、皂矾、火硝、食盐、雄黄

      用法:稀释成0.1-0.3%溶液外用

      疗效:去腐生肌、软坚化结

      禁忌:汞过敏者禁用

      炮制方法:根据祖传传统方法炼制

      注意事项:炼丹时通风防止中度

      常用药具器械:阳城子母罐、炼丹炉

图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山西中医学院院长周然名老中医秦俊田合影

图2:书籍

图3:降丹炉 

               

图4:演示升丹过程

图5:演示降丹过程

图6:红升丹

图7:白降丹

图8:演示降丹过程

图9:合影

图10:升丹炉、降丹炉 图

11:炼丹所用器具

图12:先祖遗留书籍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