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统知识

武氏正骨疗法

来源:    日期:2023-09-22

一、项目持有人简介
武天宝,男,1956年12月11日出生,汉族,共产党员。1979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副主任医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氏正骨疗法”第三代掌门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山西省高平市武承谋骨伤专科医院院长。政协高平市第三、四届委员,山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晋城市医学会第一届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平乐正骨协会常务理事。
二、传承情况
“武氏正骨疗法”的发源地,在山西省高平市马村镇掌握村,位于高平西南部的老马岭,久负盛名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高平关”脚下,俗称“武家掌村”,距高平市15公里。“武氏正骨疗法”源于清末民初,迄今已有120年历史(1898年~2018年),奠基人武根定(1886-1957)12岁时(1898年)在沁水县白云寺牧羊时,敦厚老实,吃苦受累,聪慧好学,被寺院内海魁法师(善用唾骨正骨法)看中,收为徒弟(目前发现是唯一的徒弟),传给“唾骨正骨法”和正骨技术。回高平后作为乡间游医,为相邻乡里正骨疗伤;被高平西半县老乡赞誉为“武家掌神医接骨”。1945年高平解放后,武根定(47岁)曾被聘为“高平县三区医生研究所”成员。1957年去世后,第二代传人武承谋先生(1936年~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秉承祖训,发扬光大,在经历了十多年家庭游医的闲散诊疗之后,于1969年6月在马村公社掌握大队创立“马村公社掌握村卫生所(骨科)”,1993年3月更名为“高平市武氏正骨医院”;1994年7月由第三代传人武天宝(山西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高平市城内开设“高平市武氏正骨医院友谊街分院”;2000年12月更名为“高平市武承谋骨伤专科医院”。
2009年“武氏正骨疗法”被列为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武氏正骨疗法”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6月武承谋、武天宝被认定为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10月武承谋老先生被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4年第三代传人武仙娥被认定为晋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山西省高平市武承谋骨伤专科医院具有两个医疗基地:位于高平市内的“武承谋骨伤专科医院骨”和位于高平市原村乡陈庄村附近的“武承谋骨伤专科医院永安分院”。分别开放床位30张和20张。
传承谱系:
第一代:武根定(1886-1957)
第二代:武承谋(1936.6-)、武承迅(1940-)
第三代:武天宝(1956.12-)、史永叶(1956.12-)、武仙娥(1971.5-)、李勇(1968.2-)
第四代:武文杰(1980.6-)李玉立(1993.5-)
三、主要内容
武氏正骨学术专长:
(一)武氏正骨之德技观:武氏正骨第二代传人武承谋自幼练武氏内功,严于律已,德高技精,对弟子们严传家训:“行医行善、济世救人”;“德技并重,德为先;医患配合,患为先;治病收费,病为先”。
(二)武氏正骨之总纲和特色:总纲为“一次整复,多次矫正,持续牵引,定期调整”。其特色为“武氏正骨手法整复,牵引加小夹板固定为主;内服三期中药为辅;武氏推拿按摩舒筋手法恢复后期功能善后”。手法整复和小夹板固定是治疗之首要,对位对线良好后,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则需内服中药。骨折愈合是治疗关键,然而肢体功能的恢复是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如骨折对位对线近解剖,愈合良好,而各关节功能不能达到功能位,就没有达到治疗目的,所以要用武氏推拿按摩舒筋手法善后,而使患者康复如初。
(三)武氏正骨手法“六字诀”:武氏正骨之六字诀曰:“摸之心要准,按之手如戥,拽之力要当,捏之手要稳,转之宜松(灵)巧,合之功要真。”“摸”是医者用拇、食、中指在伤者局部触之,为诊断之手法,要做到手触于外,可知其内,谓骨折?谓筋离?谓错骨等,故要准。“按”乃判断手法整复骨折对位对线如何。“拽”乃是手法整复之要,即现代的“牵引”;“当”是谓“适当”,不宜“过牵”或力不足而致短缩、重叠畸形;“捏”是双手或单手各指间相对而捏,使分离之骨靠拢,故要“稳”;“转”乃是手法中之要,医者必须“胸有成竹”方可转之“灵巧”,尤其是在骨折背向移位之整复时用此法;“合”乃双指、双手掌或双前臂相对交错使侧方移位之骨折断端相互吻合,故要见“真”功夫。
(四)武氏正骨之独特手法1、盘腿牵引整复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对髋关节后脱位之整复手法有“问号法”“提拉法”和“颈膝牵引法”等,皆是患者取仰卧位,而武氏正骨之“盘腿牵引整复法”是取患者坐位,牵引方向与床面呈45°角(一般方法呈90°方向)。2、对坐位牵引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取患者与术者对坐于两凳上,患肢搭于术者肩上,术者两手环握患肩,两拇指抵肩峰。余手指于腋下托住脱出之肱骨头,一助手环抱患肩并固定患者于略后仰位,二助手站于术者身后,环抱患肢前臂并与一助手对抗牵引,力量由小渐大,当术者感到肱骨头明显外移时,即用力猛向上托肱骨头,可听到还纳之声,即告复位成功。3、双拇指按压法:此法是武氏正骨内功表现之一,术者双拇指末节指腹按压局部,达到功至病除,骨折复原,舒筋活络,瘀去新生。用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疗效极佳。4、武氏正骨唾酒正骨法武氏正骨之“唾骨法”,此法须术者在少年时(12——15岁)练就。在治疗时:医生口念“咒语”,呷一口白酒,“吱”的一声喷在患处,在念“咒语”和喷酒过程中整复骨折,可谓之“唾酒正骨法”,此乃武氏正骨手法所特有的一种骨伤疗法。
(五)内外用药
内服中药“武氏接骨方”乃是临床经验方制成的武氏正骨消肿膏和武氏正骨接骨膏等系列用药,是经武承谋老先生近五十年的临床应用,化裁重组,用于骨折中期,甚是效优;损伤早期以复元活血汤加减,后期则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恢复后期宜用外洗中药1、2、3号分上、下肢辨证应用,效果亦佳。

图1:流传至今的药瓶

图2:家藏书籍

图3:消肿止痛膏、接骨续筋膏、夹板等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

图15: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

图16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图17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图18

图19